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筆記類:世說新語
一、言語篇●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舉(1)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2)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3),及中表(4)親戚乃通(5)。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6),與君先人伯陽(7),有師資之尊(8),是僕與君奕世(9)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音:委)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10),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音:促及)(11)。
1.孔文舉:漢孔融,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後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
2.李元禮:漢李膺字元禮,穎川人。
3.清稱:有清高之稱譽。
4.中表:父親的姊妹之子為外兄弟,母親的兄弟姊妹之子為內兄弟,合稱為「中表」。
5.通:通報,傳達。
6.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7.伯陽:李耳字,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
8.師資之尊:孔子適周,嘗問禮於聃,故言有師資之尊
9.奕世:累代。
10.了了:聰明慧黠。
11.踧踖: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本文主旨:說明孔融巧答於應於陳韙的故事,表現幼有益才
二、言語篇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本文主旨:記謝安家庭聚會之樂,從而突顯謝道運的詩才
三、言語篇
支公好鶴,住剡東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復能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令翮成,置使飛去。
四、雅量●東床快婿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五、雅量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六、品藻第九
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本文主旨:說明賢良的人謹言慎行,所以沉默寡詞,浮燥的人輕舉妄動,是以口若懸河,謹戒世人勿急燥多言
七、規箴第十
2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本文主旨:說明京房勸誡漢元帝舉用真正的忠臣賢士,不可信用小人,重蹈幽、厲的覆轍,招致後人的非議
八、規箴第十
王夷甫雅尚玄遠,常疾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令婢:「舉阿堵物!」
本文主旨:說明王夷甫禁得起考驗,倉促間仍絕口不言錢字
九、捷悟●絕妙好辭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脩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本文主旨:敘曹操與楊脩共讀曹娥碑文而領悟,有遲有速,一見二人才氣的高低
十、夙慧第十二
晉明帝年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本文主旨:敘晉明帝自小聰慧的故事,以日盡、舉目見日,不見長安來諷刺大臣之無能將長安淪陷
十一、賢媛第十九
漢成帝幸趙飛燕,飛燕讒班婕妤祝詛,於是考問。辭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為也。」
本文主旨:敘班婕妤自述表明絕無祝詛他人的邪念,他的說詞充滿智慧,可謂懇切而感人
十二、賢媛第十九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桓果語許云:「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許便回入內,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本文主旨:敘述許妻阮氏有自知之明,又具世人之材。因為自知,許妻不諱言自己容貌之醜,而肯定自己的才德,許妻順口引用士有百行之言,足表明她的學養深厚、才思敏銳
十三、賢媛第十九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為其狀。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寫不真。能為君王霸真術,甘心玉骨葬胡城:歌詠王昭君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第次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歌詠楊貴妃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笑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歌詠西施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歌詠虞姬
十四、排調第二十五
太傅始有東山之志,後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以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笑曰:「郝參軍此通乃不惡,亦極有會。」
本文主旨:嘲諷謝太傅委己出任桓公司馬
十五、德行第一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本文主旨:世人往往逞一時之快意而行事,不量己力,等到面臨困境方才想到改變初衷但已落得不義的惡名
十六、言語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本文主旨:敘鍾毓、鍾會兄弟二人少有傑材的故事
十七、忿狷第三十一
魏武有一妓,聲最清高,而情性酷惡。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於是選百人,一時俱教。少時,還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本文主旨:敘述曹操對這位藝妓既愛又恨,真是到了愛之愈深、惡之欲其死的地步,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可以代替她的人而把她殺掉,一了心願,告誡人們最好不要恃才傲物
十八、德行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
本文主旨:敘述庾公效法孫叔敖的精神,不肯把兇馬賣掉,以免他人受到傷害
十九、言語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歎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本文主旨:敘述王丞相以力戮王室來激勵過江諸人的故事
二十、言語
桓公北征,經金城,見前為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本文主旨:敘桓公北征前焉,在京城看見昔日所種下的柳樹,變得又老又粗,於是有感於人生的短促,容易衰老,傷心的流下眼淚
廿一、文學
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聖賢故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本文主旨:敘褚季語孫安國和支道林論述南、北人學問不同的故事。南、北人學問的不同由褚、孫二人看來,北人學問在於博而不精,南人學問則在於精而不博
廿二、賞譽第八
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盡,不意復見褚生。」陸曰:「公未睹不鳴不躍者耳!」
本文主旨:敘爭名者寡,謙虛自守、不肯自我表現者眾
廿三、言語●吳牛喘月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本文主旨:敘滿奮怕風的故事。以吳牛自喻,表示因見到自己備受其苦之類似事物而產生疑懼的意思,可謂恰當而明白
廿四、規箴第十
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詠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本文主旨:敘遠公以桑榆之光比喻自己餘年不多,並以朝陽之暉勉力弟子正當壯年、來日方長的故事
造福桑梓:桑樹和梓樹是父母親手種植,也生長在自己的家鄉,後來也就把這兩種樹名縮簡為「桑梓」,慢慢的就成為家鄉的代稱。桑梓也有稱梓裡、梓鄉。@*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日落所照處,指晚上。全句比喻雖然先在某一方面有損失,但終在另一方面有成就。
滄海桑田:大海變為陸地,陸地淪為大海。比喻世事無常,變化很快。謂世事多變。
桑稼之事:指農事
廿五、言語
王右軍與謝太傅共登冶城,謝悠然遠想,有高世之志。王謂謝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費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謝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豈清言致患邪?」
本文主旨:敘王右軍規勸謝太傅,因謝太傅正值放勤秋穫,所以聽不進去王右軍的話,而做的反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