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政治權力

A.政治權力的來源 A.政治權力是各種政治實體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它強調的是各種影響、作用、制約的一定方向,和某種特定的實際結果。 B.來源:不同的社會和政治制度產生了各種政治權力來源的理論,茲說明如下 1.上帝:神權論或君權神授論,認為政治權力來源於上帝。 2.契約:國家的權力來自人民,而人民的權力則是天賦的,國家是人類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契約建立起來的。 3.對政治資源的擁有和掌握:人們掌握了一定的政治資源,便具有影響他人行為的一定力量、擁一定的權力。 4.在社會經濟關係中的地位: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必然成為政治上的統治階級。而政治權力的直接來源則是社會的階級鬥爭,是階級鬥爭中各種政治力量較量的結果。 5.人民的信賴和委託:各種類型的選舉和法律授權的型式和程序,則是其經常的表現。 B.政治權力的三面向:所謂權力,道爾Dahl認為:係指能屈使某人去做他可能不想做的事,而為達成此目的,權力自有多種面向之運用,依此,拉斯維爾Laslwell認為:政治即是權力之分配、形成和運用,因此,政治權力的運用,乃是政治體系下各政治能動者互動關係重要關鍵。以下分別由決策面向、非決策面向和文化面向探討權力之內涵: A.決策面向: 意義:傳統菁英論者視權力的運用為理所當然,其餘寄存於權力結構中按照階層化、權力關係做安排。然而,道爾Dahl則以多元主義模式來解釋民主政治下權力的特質,認為民主多元社會中,充滿各種不同利益與關念的競爭,使權力廣泛分佈於該社會所有成員當中,並且成共政策過程的主要動力。 理論內涵:多元主義將重點放在權力的運用、而非來源上,道爾Dahl認為最基本的初始觀念即為: 1.能促使他去做他原來不想做的事,牽涉到人際間權力的互動關係,而重視依附在此互動關係中參與者的角色、特質與彼此間權力上運用都是勳勢的控制行為。 B.非決策面向: 意義:不同於道爾Dahl重視權力運用上的控制行為,巴拉克Badhrach與巴拉斯baraatz 主張:權力上有第二種面向,就是將某些團體所關心的議題排除於政策議程以外的非決策制定權力。 理論內涵:包含 A.偏差動員:使奈茲史斯德Scattdschneiterh認為,任何政治組織皆有內部偏差,僅立於特定衝突與利益的表達,並限定其他問題的範圍,使得最後決策皆能展現在參選無害的問題與決策上,而非偏差動員。 B.非決策制定:巴拉克Badhrach與巴拉斯baraatz認為:權力不僅展現在參與者在決策過程的行動上,更多展現在將特定參與者與事件排除在程序之外,而為非決策制定,促使最後的決定維持既有現象。 C.文化面向: 意義:無論是第一或第二面向,皆將焦點置於權力運用的行為上,然而,文化面向的探討則強調:須將重點放在整體的結構面向,了解既有價值與制度,如何侷限參與者的行動範圍。 理論內涵:盧克斯Lukes 提出權力的第三面向,即虛假意識如何成為權力主體的操縱工具,使得多數人決策與行動上受到侷限,而不自知。因為其真正利益,並未顯現,由此,盧克斯批判權力的前二面向,認為其皆假設權力運用共識的存在。而忽略行動者受到文化價值與制度規範的侷限,而被忽略政治排除其權力運用,則特定衝突化為潛在衝突。更能維護既得利益的權力主體,遂行其意識操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