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亨利Henry的行動學典範時期
亨利將行政學典範分成以下五個時期
1.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1900至1926
學者古得諾Goodnow認為: 政治決定國家的意志,行政貫徹國家的意志。當時學者認為行政學與政治學分屬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也因此確立公共行政學之正當地位
A.典例範本:
古得諾政治與行政
懷特White公共行政研究導論
B.主題
政治乃決策,是關於國家意志之表現 或政策的問題
行政乃執行政策的實行有關
C.方法:強調價值與 事實之分開,認為公共行政的研究是可以價值中立,但其任務是經濟與效率之研究
2.追尋行政原則時期1927至1937
前一個時期研究定向為政府之 組織體制,而在這個時期 則強調採用科學方法,確立放諸四海皆準的行政原則。此一時期的學者認為行政原理是一種規範性的原理,可依古立克 Julick和游為克urwick兩人所提的行政七項功能,行政七字真言為代表POSDCORB 。不過到了1940年代許多學者卻認為行政學並無所謂的行政原則,如賽門,即認為所謂的原則原理只能稱之為行政諺語
A.典例範本
古立克、游為克之行政科學論文集
B.主題
強調許多放諸四海皆準之行政原理:大所有許多原理、但無一個定向,因為這些原理原則可以不顧行政背景、文化功能、環境任務或制度架構之不同,能用於任何地方,結果造成原理越來越 多,但忽略了行政學的研究定向。
C.方法
採機械效率觀,不過這典範重於高階層研究與科學管理重於低層級人員研究不同,採規範性研究法。
知識補給站
對於行政學的批評與挑戰1938至1949。在這段時間行政學遭遇到挑戰,如馬可士Mars 1946所編的公共行政的要素一書,即批評政治與行政根本無法分離,賽門1946更指出:行政學並無所謂的行政原理,將行政原理批評為行政諺語,因為對於任何一條行政原則來說都可找到與之 相反的原則。
3.行政學為政治學時期1950至1970
由於前述批評行政學又回到政府官僚體系之研究,此一時期是行政學發展的低潮期,因公共行政的研究成為組織研究類別之一,行政學變成政治學的附庸與政治學同一語,並非一門獨立的學科。不過此時期所採用的個案研究及比較發展行政之研究途徑也對行政之發展有所弊益。因為個案研究法可將政治學與行政學加以連繫,而比較行政研究途徑則可以處理行政原則的跨文化限制。
A.典例範本
此期乃行政學之低潮期,以高斯Gaus的公共行政理論趨勢為代表
B.主題
努力重建公共行政與政治學概念連繫時期,行政學已非一門獨立學科,而是政治學的同義語,是政治學的重點、興趣範圍,此段為行政學的尷尬期
C.方法
採機械效率觀,不過這一典範重於高階層之研究與科學管理專於低層人員研究不同
4.行政學為管理學時期1956至1970
此時由於資本主義的背景,行政學者集取了管理學的概念,公共組織以企業組織理論與管理為模仿學習的對象 ,尤其強調科技整合性的管理理論。因此他們一方面研究如何達到效率 、效能的目標 、另一方面則探討行政哲學、規範等焦點,使行政學者重新重視政治學與管理學的密切關聯。
A.典例範本
1956年行政科學季刊提及行政即行政,區分為公共性行政、企業行政、制度行政均無意義可言
1966年韓德森Henderson在當代美國公共 行政綜論 一書中指出:組織理論應成為公共行政的基本重點
馬其march所編組織 手冊
B.主題
此一典範僅提供重點而非定向,行政就是行政不受實例侷限,設有公私之分固為重點大於定向的研究
C.方法
強調管理科學,研究上著重組織行為的實證研究以及量化的管理技術研究。1960之OD即是如此。
5.行政學為行政學時期1970以後
此時是邏輯實證論的衰退,美國於1970年成立全美公共事務與行政學院聯盟MASPAA後,公共行政自此已走向獨立自主的地位。在此一時期公共行政學者也朝地方政府、公共預算、行政倫理、資訊科學等領域發展
A.典例範本
1970全美公共事務與行政學聯盟MASPAA成立,代表公共行政學獨立自主的發展階段
B.主題
行政學力求依行政科學定向,特別是在組織理論和資訊科學方面。例組織理論和資訊科學
C.方法
許多公共政策之新進技術產生,例線 性規劃、躍進法、決策術等
政治學之行為主義與後行為主義之內涵
A.行為主義的內涵:行為主義採用邏輯實證的測量方法,探討政治活動學,並開始追求普遍性的經驗理論,並否定一切關於精神的重要性。目標是要將政治學發展成為科學。其基本內涵如下:
A.政治學的目標,是建構有系統、經驗的理論。
B.在分析時,應該區分事實問題與價值問題。
C.分析應以個人或團體行為為焦點,例行量化政策,而非僅以政治制度。
B.後行為主義的內涵,包含:
A.政治學者應重視與人類社會習習相關的公共議題。
B.實質必須重於技術。
C.在研究取向上,採取更寬廣的視野,質化與量化來研究並行。
C.差異,包含有:
A.前者強調研究途徑及方法,後者強調在研究取向上採取更寬廣的視野
B.前者強調價值中立、後者則重視多元價值與文化觀懷。
C.前者追求技術的精確、忽略政治問題必須與目標價值有所關連,後者認為知識份子亦應負擔起改善環境問題的責任。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寓言故事類:郁離子
一、粵工善為舟,越王用之良,命廩人給上食。粵之治舟者宗之。歲餘言於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雋李之役,風於五湖,溺焉,越人皆憐之。郁離子曰:「是畫蛇而為之足者之類也。人無問智愚,惟知止則功完而不毀,故以子胥之賢而不免焉。夫子胥之入吳也,圖報其父兄之讎而已矣。及其入郢而鞭平王足矣,夫復何求哉?乃不去,而沈其身,不知止也。」
本文主旨:人各有所長,若不知止,勉強去做自己所不專精的事,這樣就成了畫蛇添足、甚至將敗亡
二、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捕鼠及雞,月餘,鼠盡而其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本文主旨:說明處事應分辨本末輕重、利害得失
三、工之僑得良桐焉,斲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歎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於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本文主旨:諷見當政者崇古非今,又眩於外表的虛佼華飾、不便內涵的真材實學
四、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箠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
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
本文主旨:諷刺當權者不依法度、義理的行政,蠻憨無能,終究被推翻滅亡
五、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螘萃焉。穿其中而積土其外,於是木朽而螘日蕃,則分處其南北之柯,螘之垤瘯如也。一日野火至,其處南者走而北,處北者走而南,不能走者漸而遷於火所未至,已而俱爇無遺者。
本文主旨:藉物喻人,用螞蟻住在樹心中,暗喻人們平時安居而不考慮潛伏的危機,一旦事故發生,就驚隍失措,最後歸於滅亡
六、東南之美,有荊山之麝臍焉,荊人有逐麝者,麝急,則抉其臍投諸莽,逐者趨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子文聞之曰:「是獸也,而人有弗如之者,以賄亡其身以及其家,何其知之不如麝耶!」
本文主旨:諷刺那些捨命而不捨財的人
七、濟陰之賈人,渡河而亡其舟,棲於浮苴之上,號焉。有漁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賈人急號曰:「我濟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爾百金。」漁者載而升諸陸,則予十金。漁者曰:「向許百金,而今予十金,無乃不可乎!」賈人勃然作色曰:「若漁者也,一日之獲幾何,而驟得十金猶為不足乎?」漁者黯然而退。他日,賈人浮呂梁而下,舟薄於石又覆,而漁者在焉。人曰:「盍救諸?」漁者曰:「是許金而不酬者也。」艤而現之,遂沒。
本文主旨:諷刺重財失信之人
八、衛靈公怒彌子瑕,抶出之。瑕懼,三日不敢入朝。公謂祝鮀曰:「瑕也懟乎?」子魚對曰:「無之。」公曰:「何謂無之?」子魚曰:「君不觀夫狗乎?夫狗依人以食者也,主人怒而抶之,嗥而逝;及其欲食也,葸葸然復來,忘其抶矣。今瑕君狗也,仰於君以食者也,一朝不得於君,則一日之食曠焉,其何敢懟乎?」公曰:「然哉。」
本文主旨:藉彌子瑕之事,諷刺討好君王以求寵的無恥之輩
九、郁離子曰:「自瞽者樂言己之長,自聵者樂言人之短。樂言己之長者不知己,樂言人之短者不知人。不知己者無所見,不知人者無所聞。無見者謂之瞽,無聞者謂之聵。人有耳目,而見聞有所不及,恒思所以聰明之,猶懼其蔽塞也,而況於自瞽自聵乎?瞽且聵而以欺人曰予知且能,然而不喪者,蔑之有也。」
本文主旨:論人應該有自知之明,不能一昧只看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
十、蒙人衣狻猊之皮以適壙,虎見之而走,謂虎為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明日,服狐裘而往,復與虎遇,虎立而睨之,怒其不走也,叱之,為虎所食。邾婁子泛於河,中流而溺,水渦煦而出之,得壺以濟岸,以為天佑已也。歸而不事魯,又不事齊。魯人伐而分其國,齊弗救。君子曰:「無畏者禍之本乎?惟有德可以受天祥,祥不妄集,聖人實有之,猶內省而懼,畏其不能勝也,而況敢自祥乎?非祥而以為祥,喪甚心矣,其能免乎?」
本文主旨:說明人們在某一種場合遇到偶然的機會,取得成功之後,不去考慮成功的原因,卻自以為得到天助,可以逢凶化吉,這種人沒有不失敗的
十一、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藝成而大旱,蓋無所用,乃棄而為桔槔,又三年藝成而大雨,桔槔無所用。則又還為蓋焉。未幾而盜起,民盡改戎服,鮮有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郁離子見而嗟之曰:「是殆類漢之老郎與,然老與少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藝事繇己之學,雖失時在命,而不可盡謂非己也。故粵有善農者鑿田以種稻,三年皆傷於澇,人謂之宜泄水以樹黍,弗對,而仍其舊。其年乃大旱,連三歲,計其獲則償所歉而贏焉。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本文主旨:說明人盲目的追求熱門,結果常遭失敗,只有採取人棄我取、人取我遺的辦法,常常能得利
十二、秦楚交惡,楚左尹郤惡奔秦,極言楚國之非,秦王喜,欲以為五大夫,陳軫曰:「臣之里有出妻而再嫁者,日與其後夫言前夫之非,意惎相得也。一日,又失愛於其後夫,而嫁於郭南之寓人,又言其後夫如昔者。其人為其後夫言之,後夫笑曰:『是所以語子者,猶前日之話我也。』今左尹自楚來,而極言楚國之非,若他日又得罪於王而之他國,則將移其所以訾楚者訾王矣。」秦王繇是不用郤惡。
本文主旨:刻畫政治投機者撥弄是非的嘴臉
十三、郁離子曰:「鳥獸之與人非類也,人能攏而馴之,人亦何所不可分哉!鳥獸以山藪為家,而關養於樊籠之中,非其情也,而卒能馴之者,使之得其所嗜好而無違也。今有養鳥獸而不能使之馴,則不食之以其心之所欲,處之以其性之所要,而加矯迫焉,則有死耳,烏乎其能馴之也?人與人為同類,其情為易通,非若鳥獸之無知也。而欲奪其所好,遺之以其所不好;絕其所欲,強之以其所不欲,迫之而使從。其果心悅而誠服耶?其亦有所顧畏而不得已耶?若曰非心悅誠服而出不得已,乃欲使之治吾國徇吾事,則堯、舜亦不能矣。」
本文主旨:說明治國要善待民眾,使民眾心悅誠服,
十四、公儀子謂魯穆公曰:「君知圃人之為圃乎?沃其壤,平其畦,通其風日,疏其水潦,而施藝植焉。窊隆乾濕各隨其物產之宜,時而樹之,無有違也。蔬成而後擷之,相其豐瘠,取其多而培其寡,不傷其根,擷已而溉,蔬忘其擷,於是庖日充,而圃不匱。今君之有司取諸民不度,知取而不知培之,其生幾何,而入於官者倍焉。君之圃匱也已,臣竊為君憂之。」
本文主旨:說明君主治國向民眾有所索取,應有限度,索取以後也要有適當的措施,幫助民眾繼續生產,不然的話,民眾貧困,君主也將無從索取了
十五、郁離子曰:「虎之力,於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無之,又倍其力焉,則人之食於虎也無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見,而虎之皮人常寢處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敵百,雖猛不必勝。故人之為虎食者,有智與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其為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
本文主旨:說明了用智慧勝過於用力,只用力不用智的人,最終必然失敗
十六、郁離子曰:「善戰者省敵,不善戰者益敵。省敵者昌,益敵者亡。夫欲取人之國,則彼國之人皆我敵也,故善省敵者不使人我敵。湯、武之所以無敵者,以我之敵敵敵也。惟天下至仁為能以我之敵敵敵,是故敵不敵而天下服。」
本文主旨:說明在戰爭中如何減少敵人,使原來和自己敵對的力量能為自己所用,才能使天下心服
十七、孽搖之虛有鳥焉,一身而九頭,得食則八頭皆爭,呀然而相銜,灑血飛毛,食不得入咽,而九頭皆傷。海鳧觀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歸於一腹乎,而奚其爭也?」
本文主旨:藉九頭鳥的傳說比喻政出多門,缺乏統一意志、和權局觀念的害處,以說明元末反元力量作戰的元將間不能團結合作
十八、晉平公作琴,大弦與小弦同,使師曠調之,終日而不能成聲,公怪之,師曠曰:「夫琴大弦為君,小弦為臣,大小異能,合而成聲,無相奪倫,陰陽乃和。今君同之,失其統矣,夫豈瞽師所能調哉?」
本文主旨:藉晉平公作琴,比喻元末的政局將領各自為政,失其體統
十九、常羊學射於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乎?楚王田於雲夢,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發,鹿出於王左,麋交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雲,王注矢於弓,不知其所射。養叔進曰:『臣之射也,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本文主旨:說明大凡人做事都要專心致志,不能見異思遷
二十、郁離子居山,夜有狸取其雞,追之弗及。明日從者擭其入之所以雞,狸來而縶焉,身縲而口足猶在雞,且掠且奪之,至死弗肯捨也。郁離子歎曰:『人之死貨利者其亦猶是也夫?宋人有為邑而以賂致訟者,士師鞫之,隱弗承,掠焉,隱如故。吏謂之曰:『承則罪有數,不承則掠死,胡不擇其輕?』終弗承以死。且死呼其子私之曰:『善保若貨,是吾以死易之者。』人皆笑之,則亦與狸奚異焉?」
本文主旨:藉貍貓偷雞來比喻那些貪財的人,連自己性命也可以不要的愚蠢行為
法律與道德均為人類生活之規範,茲就區別論述如下:
1.產生方法不同
道德:由人類社會所繼續不斷的及無形中的意識產生而來,並非由任何機關所制定。如何使人認為道德並無一定的認定方式,且某種道德究自何時產生殊難卻確認定。
法律:由國家經過一定的手續而制定的,這種手續稱為立法程序,其產生時期則有明確的公佈施行的年月日。
2.內容不同
道德:是指人類認為善良風俗習慣、正義觀念或指個人的善良品性而言。
法律:不以風俗習慣、正義或個人品性為其內容。
換言之,道德的內容並非即為法律的內容,彼此錯綜複雜,並無一致。
3.觀念不同
道德:只指使人盡其在我,只講義務、不求權利,如事親以孝、報答恩惠、賑貧救災等均是道德的表現,並不含有取得權利的觀念。
法律:動輒講求權利、義務僅是權利對待而存在,如買賣僱佣等關係,權利與義務均互相對立
4.作用不同
道德:作用在於拘束人類內部的良心
法律:作用則在拘束個人外部的行為
因之一般人認為道德主心,道德是禁止於未然之前、法律是制裁於已然之後,道德是治本、法律是治標
5.制裁不同
道德:違反者僅是受良心上或社會上輿論的制裁,其制裁是渺茫的、抽象的
法律:違反者須受國家的制裁,其制裁是確實的、具體的
2016年6月23日 星期四
政治學發展之趨勢
A.就方法論而言
進入了理論多元化的時期,在處理複雜之政治社會現象上,不再克意排斥或強調特定理論或方法。
B.科技整合之落實
自1920年代以來,由芝加哥學派首先倡導,並在80年代較顯著之成果,如:政治經濟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心理學等。
C.政治哲學的復活
1960年代,對科學主義所抱持之價值中立態度產生批判,因政治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決策者治國之建議與知識,故無須完全價值中立。
D.新制度主義成為新的研究趨勢,所以美國政治學會主席李帕特Lijphart為代表,整合制度與行為之研究途徑,並從歷史的夕落去了解制度產生的作用。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亨利Henry的行動學典範時期
亨利將行政學典範分成以下五個時期
1.政治與行政分立時期1900至1926
學者古得諾Goodnow認為: 政治決定國家的意志,行政貫徹國家的意志。當時學者認為行政學與政治學分屬兩個不同的研究領域,也因此確立公共行政學之正當地位
A.典例範本:
古得諾政治與行政
懷特White公共行政研究導論
B.主題
政治乃決策,是關於國家意志之表現 或政策的問題
行政乃執行政策的實行有關
C.方法:強調價值與 事實之分開,認為公共行政的研究是可以價值中立,但其任務是經濟與效率之研究
2.追尋行政原則時期1927至1937
前一個時期研究定向為政府之 組織體制,而在這個時期 則強調採用科學方法,確立放諸四海皆準的行政原則。此一時期的學者認為行政原理是一種規範性的原理,可依古立克 Julick和游為克urwick兩人所提的行政七項功能,行政七字真言為代表POSDCORB 。不過到了1940年代許多學者卻認為行政學並無所謂的行政原則,如賽門,即認為所謂的原則原理只能稱之為行政諺語
A.典例範本
古立克、游為克之行政科學論文集
B.主題
強調許多放諸四海皆準之行政原理:大所有許多原理、但無一個定向,因為這些原理原則可以不顧行政背景、文化功能、環境任務或制度架構之不同,能用於任何地方,結果造成原理越來越 多,但忽略了行政學的研究定向。
C.方法
採機械效率觀,不過這典範重於高階層研究與科學管理重於低層級人員研究不同,採規範性研究法。
知識補給站
對於行政學的批評與挑戰1938至1949。在這段時間行政學遭遇到挑戰,如馬可士Mars 1946所編的公共行政的要素一書,即批評政治與行政根本無法分離,賽門1946更指出:行政學並無所謂的行政原理,將行政原理批評為行政諺語,因為對於任何一條行政原則來說都可找到與之 相反的原則。
3.行政學為政治學時期1950至1970
由於前述批評行政學又回到政府官僚體系之研究,此一時期是行政學發展的低潮期,因公共行政的研究成為組織研究類別之一,行政學變成政治學的附庸與政治學同一語,並非一門獨立的學科。不過此時期所採用的個案研究及比較發展行政之研究途徑也對行政之發展有所弊益。因為個案研究法可將政治學與行政學加以連繫,而比較行政研究途徑則可以處理行政原則的跨文化限制。
A.典例範本
此期乃行政學之低潮期,以高斯Gaus的公共行政理論趨勢為代表
B.主題
努力重建公共行政與政治學概念連繫時期,行政學已非一門獨立學科,而是政治學的同義語,是政治學的重點、興趣範圍,此段為行政學的尷尬期
C.方法
採機械效率觀,不過這一典範重於高階層之研究與科學管理專於低層人員研究不同
4.行政學為管理學時期1956至1970
此時由於資本主義的背景,行政學者集取了管理學的概念,公共組織以企業組織理論與管理為模仿學習的對象 ,尤其強調科技整合性的管理理論。因此他們一方面研究如何達到效率 、效能的目標 、另一方面則探討行政哲學、規範等焦點,使行政學者重新重視政治學與管理學的密切關聯。
A.典例範本
1956年行政科學季刊提及行政即行政,區分為公共性行政、企業行政、制度行政均無意義可言
1966年韓德森Henderson在當代美國公共 行政綜論 一書中指出:組織理論應成為公共行政的基本重點
馬其march所編組織 手冊
B.主題
此一典範僅提供重點而非定向,行政就是行政不受實例侷限,設有公私之分固為重點大於定向的研究
C.方法
強調管理科學,研究上著重組織行為的實證研究以及量化的管理技術研究。1960之OD即是如此。
5.行政學為行政學時期1970以後
此時是邏輯實證論的衰退,美國於1970年成立全美公共事務與行政學院聯盟MASPAA後,公共行政自此已走向獨立自主的地位。在此一時期公共行政學者也朝地方政府、公共預算、行政倫理、資訊科學等領域發展
A.典例範本
1970全美公共事務與行政學聯盟MASPAA成立,代表公共行政學獨立自主的發展階段
B.主題
行政學力求依行政科學定向,特別是在組織理論和資訊科學方面。例組織理論和資訊科學
C.方法
許多公共政策之新進技術產生,例線 性規劃、躍進法、決策術等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
寓言故事類::韓非子
一、外儲說左上●曾子殺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二、《外儲說左上》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公曰:「諾。」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莫衣紫也。
本文主旨:可以上行下效形容
三、《內儲說上》三人成虎
龐恭與太子質於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魏也遠於市,議臣者過於三人,願王察之。
本文主旨:人言可畏、眾口爍金
四、說難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此二人說者皆當矣,厚者為戮,薄者見疑,則非知之難也,處知則難也。故繞朝之言當矣,其為聖人於晉,而為戮於秦也。此不可不察。
本文主旨:有智慧者,善於選擇適當的表現時機
五、說難
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閒往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忘其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啗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啗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啗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於主則智當而加親,有憎於主則智不當見罪而加疏。故諫說談論之士,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焉。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本文主旨:遊說時,須先注意君主對自己的愛憎、並且不可觸犯君主的逆鱗
六、《雜事五》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七、《雜事二》
扁鵲見齊桓侯,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利也,欲治不疾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疾在肌膚,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疾在腸胃,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望桓侯而還走。桓侯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胃腸,大劑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扁鵲已逃之秦國。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疾也,攻之於腠理。此事皆治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聖人蚤從事矣。
本文主旨:欲治癒物者,於其細也
八、《喻老》一鳴驚人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7>。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
本文主旨:不為小善、故有大鳴;不早見識、故有大功
九、說林上
衛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積聚。為人婦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積聚,其姑以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於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處官者皆是類也。
十、外儲說左上●買櫝還珠
楚王謂田鳩曰:「墨子者,顯學也。其身體則可,其言多而不辯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於晉公子,令晉為之飾裝,從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晉,晉人愛其妾而賤公女,此可謂善嫁妾而未可謂善嫁女也。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今世之談也,皆道辯說文辭之言,人主覽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說,傳先王之道,論聖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辯其辭,則恐人懷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與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類,故其言多不辯。」
本文主旨:君主聽群臣的建言,要觀察群臣的行為內涵,不可讚美巧辯的口才
十一、外儲說左上
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盪舟,桓公大懼,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復召之,因復更嫁之,桓公大怒,將伐蔡,仲父諫曰:「夫以寢席之戲,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不可冀也,請無以此為稽也。」桓公不聽,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貢於天子三年矣,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因遂滅之。此義於名而利於實,故必有為天子誅之名,而有報讎之實。」
十二、內儲說下
仲尼為政於魯,道不拾遺,齊景公患之,梨且謂景公曰:「去仲尼猶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祿高位,遺哀公女樂以驕榮其意。哀公新樂之,必怠於政,仲尼必諫,諫必輕絕於魯。」景公曰:「善。」乃令梨且以女樂二八遺哀公,哀公樂之,果怠於政,仲尼諫,不聽,去而之楚。
本文主旨:齊國施以美人計,迷惑魯君,使國政漸趨腐敗
十三、外儲說左上
客有教燕王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學之,所使學者未及學而客死。王大怒,誅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誅學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誅無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無如其身,不能自使其無死,安能使王長生哉?
本文主旨:人主對於遊說,疏於明察之過錯
十四、外儲說左上
齊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穀見之曰:「穀聞先生之義,不恃仰人而食。今穀有樹瓠之道,堅如石,厚而無竅,獻之。」仲曰:「夫瓠所貴者,謂其可以盛也。今厚而無竅,則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如堅石,則不可以剖而以斟,吾無以瓠為也。」曰:「然,穀將棄之。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無益人之國,亦堅瓠之類也。」
本文主旨:屈穀批評田仲無益於國家,猶如堅瓠不能用
十五、《外儲說左上》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雲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舉學者多似此類。
本文主旨:學者未能有正確的了解,隨意穿鑿附會解說
十六、外儲說左上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本文主旨:說明捨本逐末、不知變通的行為
十七、外儲說左上
晉文公攻原,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孔子聞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本文主旨:說明小信誠則大信利,故民主累積信用。”
十八、外儲說右下第三十五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人獻魚而不受。其弟諫曰:「嗜魚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魚,故不受也。受魚而免於相,則不能自給魚;無受而不免於相,長自給於魚。」此明於魚為己者也。
本文主旨:政治的說明是由於守法,衰亂是由於偏私
十九、外儲說右上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縣幟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懷錢挈壺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狗,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大臣為猛狗迎而齕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脅,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本文主旨:說明奸人當道,舞弊民主,使有道之士不能為君所用
二十、外儲說左上
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傷者之母立泣,人問曰:「將軍於若子如是,尚何為而泣?」對曰:「吳起吮其父之創而父死,今是子又將死也,今吾是以泣。」
廿一、外儲說左下
孔子御坐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哀公:「請用。」仲尼先飯黍而後啗桃,左右皆揜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飯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對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穀之長也,祭先王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為下,祭先王不得入廟。丘之聞也,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蓏之下,是從上雪下也,丘以為妨義,故不敢以先於宗廟之盛也。」
廿二、難一
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寵矣,然而臣卑。」公曰:「使子立高、國之上。」管仲曰:「臣貴矣,然而臣貧。」公曰:「使子有三歸之家。」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於是立以為仲父。霄略曰:「管仲以賤為不可以治國,故請高、國之上;以貧為不可以治富,故請三歸;以疏為不可以治親,故處仲父。管仲非貪,以便治也。」
本文主旨:不可使人臣太奢華、放縱,否則輕逼君主
廿三、外儲說左下
齊桓公將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將立管仲為仲父,善者入門而左,不善者入門而右。」東郭牙中門而立,公曰:「寡人立管仲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為中門而立?」牙曰:「以管仲之智為能謀天下乎?」公曰:「能」。「以斷為敢行大事乎?」公曰:「敢」。牙曰:「君知能謀天下,斷敢行大事,君因專屬之國柄焉。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勢以治齊國,得無危乎?」公曰:「善」。乃令隰朋治內,管仲治外以相參。
本文主旨:說明君主用人要憑藉事和術,而不要憑藉誠信
廿四、喻老●自知者明
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本文主旨:闡明自知者明之道理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政治學發展之趨勢
A.就方法論而言
進入了理論多元化的時期,在處理複雜之政治社會現象上,不再克意排斥或強調特定理論或方法。
B.科技整合之落實
自1920年代以來,由芝加哥學派首先倡導,並在80年代較顯著之成果,如:政治經濟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心理學等。
C.政治哲學的復活
1960年代,對科學主義所抱持之價值中立態度產生批判,因政治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決策者治國之建議與知識,故無須完全價值中立。
D.新制度主義成為新的研究趨勢,所以美國政治學會主席李帕特Lijphart為代表,整合制度與行為之研究途徑,並從歷史的夕落去了解制度產生的作用。
八、政治學之行為主義與後行為主義之內涵
A.行為主義的內涵:行為主義採用邏輯實證的測量方法,探討政治活動學,並開始追求普遍性的經驗理論,並否定一切關於精神的重要性。目標是要將政治學發展成為科學。其基本內涵如下:
A.政治學的目標,是建構有系統、經驗的理論。
B.在分析時,應該區分事實問題與價值問題。
C.分析應以個人或團體行為為焦點,例行量化政策,而非僅以政治制度。
B.後行為主義的內涵,包含:
A.政治學者應重視與人類社會習習相關的公共議題。
B.實質必須重於技術。
C.在研究取向上,採取更寬廣的視野,質化與量化來研究並行。
C.差異,包含有:
A.前者強調研究途徑及方法,後者強調在研究取向上採取更寬廣的視野
B.前者強調價值中立、後者則重視多元價值與文化觀懷。
C.前者追求技術的精確、忽略政治問題必須與目標價值有所關連,後者認為知識份子亦應負擔起改善環境問題的責任。
哈蒙Harmon的行動研究典範
哈蒙所提出的行動典範,認為公共行政乃至於社會科學理論,必須對人性的基本假定,也就是對自我 的假定提出說明。因此其認為人的本質是主動的,而非被動的、是社會性的,而非原始式的,主動社會的自我概念。係假定人有自主性與 決定其行動,同時也受社會環境的限制,而這樣的人性假定因建立在一套具有人文主義色彩的公共行政。
哈蒙認為公共服務人員?從事行政行為時,不僅涉及 個人主觀的詮釋,同時也包涵著服務對象對其所採取之行動的詮釋,所以治理是一種主客交融的相互作用過程,而不是傳統行政理論單純的一方施以一方承受之概念,亦非市場取向的新公共管理 眼中純粹的利益交換。因此行動研究相對於威權強調主動原子的行政研究,其對於公共行政服務人員及其所從事的行政事務所具的意義包括:
1.公共服務人員與其所處的環境矽落密不可分:亦即和服務的對象、上級部屬等因是一種共同體的關係。
2.公共服務人員一切施為的意義便不解釋冰冷的依法行政所能涵蓋的,其更具有一種人文關懷的傾向。
3.承認結構、制度法規或環境矽落對公共服務人員的行動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但也肯定了公共服務人員影響和改變結構的自主性和可服性。
4.相對於理性研究典範,行動典範是對於多元的價值進行理解與獲得,其核心價值是回應性,並非是行為的科學的解釋。
5.行動典範的特點
A.對於人性假定為主動社會性的自我概念
B.強調個人具有交互主觀性,而非單向的主觀權
C.主張面對面的際遇為行政學研究的分析單位
D.重視倫理與道德的關懷,具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
2016年6月12日 星期日
行為能力、權利能力、責任能力之比較:
行為能力:得獨立為有效法律行為資格
認定標準:依年齡、精神狀態,採三分法,完全、限制、無
欠缺之效果:法律行為無效
消滅關係:以年齡、精神狀態做為認定標準
權利能力:得在法律上享受權利、負擔義務的資格
認定標準:
1.自然人: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2.法人:始於登記,終於清算終結
欠缺之效果:不得做為權利主體
消滅關係:權利能力乃人人有之,始於出生、終於死亡,自然死亡
死亡宣告:死亡後不再享有權利能力
責任能力:不法侵害他人權利或利益時,負擔損害賠償責任之能力
認定標準:以行為人有無識別能力為準
欠缺之效果:無責任能力者,無負擔損害賠償的責任
消滅關係:以意思能力有無為 決定標準
有權利能力未必擁有意思能力、行為能力或責任能力
有意思能力未必有行為能力,概行為能力為法律的規定
但行為能力是以意思能力為基礎,故無意思能力當無行為能力
有意思能力則有責任能力
寓言故事類:莊子
一、雜篇·讓王》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本文主旨:闡揚逍遙思想,以生活為貴,以名位為輕。
二、(內篇﹒ 逍遙游第一)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皸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皸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本文主旨:說明人智要須明,不可被堵塞,而看不清事物的真價值。
三、內篇:齊物論●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四、齊天第五●混沌開竅: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
本文主旨:知巧能傷身、損性,凡事須任其自然,自可歸於無事。
五、天運篇:西施病心:
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其裡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陌上桑:
秦氏有好女,自言名羅敷。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繩,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綠綺為下裾,紫綺為上襦。觀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巾著帩頭。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來歸相喜怒,但坐觀羅敷。
洛神賦(曹植)
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
六、外篇: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臺路寢,無所用之。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 之以羈馽,編之以皁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陶者曰:「我善治 埴。圓者中規,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繩。夫埴木之性,豈欲中規矩鉤繩哉?然且世世稱之曰:「伯樂善治馬,而陶匠善治埴 木。」此亦治天下者之過也。
七、內篇:大宗師
(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至子桑之門,則若歌若哭,鼓琴曰:「父邪!母邪!天乎!人乎!」有不任其聲而趨舉其詩焉。子輿入,曰:「子之歌詩,何故若是﹖」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極者而弗得也。父母豈欲吾貧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
本文主旨:求道的門徑,應當安命樂道
八、天道: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斲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本文主旨:爭議不可言傳
九、秋水:埳井之蛙
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本文主旨:不要將有限的所得,自以為明達,道乃經玄妙,深不可測
十、·內篇·人間世
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見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已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本文主旨:不祥之所以為大祥。大木應居於無用之地,所以與世無無。
十一、外篇:秋水
孔子遊於匡,宋人圍之數 ,而絃歌不惙。子路入見之,曰:「何夫子之娛也?」
孔子曰:「來,吾語女。我諱窮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時也。當堯舜而天下無窮人,非知得也;當桀紂而天下無通人,非知失也,時勢適然。夫水行而不避蛟龍者,漁夫之勇也:陸行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由處矣,吾命有所制矣!無幾何,將甲者進,辭曰:「以為陽虎也,故圍之。今非也,請辭而退。
本文主旨:不要用燥作去損害天然時事,一切順時之命
十二、秋水: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
二大夫余曰:「寧生而曳尾塗中。」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秋水篇:鴞鳥吃腐鼠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呼?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釀泉不飲。於是鴞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此二篇主旨:不願受世俗所累,而喪失了逍遙至世的心聲
十三、外篇:秋水●濠梁之辯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本文主旨:本文說明返樸歸真,保有天真的本性,就能與天地萬物相通,就能隨時合互同樂
十四、外篇: 至樂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徙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本文主旨:打破生死關頭,通達性命演變的道理,
十五、內篇: 齊物論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本段主旨:說明愚者執意偏之見,昧於審辯而巧者之攻於詐術欺人
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於鄞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本段主旨:說明學人不成反忘其所能
十六、外篇: 達生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也,若厥株駒,吾執臂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痀僂丈人之謂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問是乎?修汝所以,而後載言其上。」
本文主旨:心神專一,由紀錄道的道理
十七、外篇: 達生
紀渻子為王養鬥雞。
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憍而恃氣。」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嚮景。」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疾視而盛氣。」
十日又問,曰:「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本文主旨:以養雞為養德之喻,寫養神之效用
十八、外篇: 山木
陽子之宋,宿於逆旅。逆旅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本文主旨:處事須行為優美,同時要忘去自己的優美,不可恃美而矜驕
十九、雜篇: 列禦寇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於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阨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本文主旨:諷刺小人不避誣賤,諂媚無恥至極,
二十、雜篇.外物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本文主旨:外在的事務不一定能完全順應我的主觀願望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各種訴訟之管轄法院、審判者及審級之區別:
民事訴訟:
受理機關:普通法院,地方、高等、最高法院
審判者:法官
審級:三級三審
刑事訴訟:
受理機關:普通法院,地方、高等、最高法院
審判者:法官
審級:三級三審
行政訴訟:
受理機關:行政法院,高等、最高行政法院
審判者:法官
審級:二級二審為原則,再審為例外
選舉訴訟:
受理機關:法院,地方、高等法院
審判者:法官
審級:二審終結
檢視審判程序、簡易程序之比較:
檢視審判程序:
適用案件:須被告所犯非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
程序開啟:由法院依裁定為之
管轄法院:第一審由地方法院
審理程序:原則上須經言詞辯論
科刑種類:不受限制
自白效力:不得為認定被告為唯一證據
上訴法院:上訴高等法院或最高法院
簡易程序:
適用案件: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所訂情形
程序開啟:包括檢察官申請,被告請求,及法院依職權改用
管轄法院:地方法院簡易庭
審理程序:原則上採書面審理
科刑種類:限宣告緩刑,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及拘役或罰金之有罪判決
自白效力:例外允許
上訴法院:上訴終審為地方法院合議庭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詞語的辯識(6)
廿六、居然
1.顯然
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
世說新語/夙惠
2.果然
康 伯 少 自 標 置 , 居 然 是 出 群 器 ; 及 其 發 言 遣 辭 , 往 往 有 情 致 。
世說新語( 賞譽第八)
3.安然
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不:通丕,大大的
康:安享
禋祀:節齋祭祀
詩經‧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廿七、狼籍
1.綜橫散亂
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赤壁賦--蘇軾
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宗元:臨江之麋
2.名聲非常惡劣
言其惡聲狼籍,布於諸國。而劉氏曰「諸侯皆記其惡於史籍」,非也。
《史記.卷八八.蒙恬列傳》唐.司馬貞.索隱
廿八、文獻
1.歷史資料和多聞熟悉掌故的人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2.指有歷史價值的圖書資料
縱橫上下,鉅細靡遺,而臺灣文獻於是乎在。
臺灣通史序 連橫
廿九、氣象
1.景象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范仲淹:岳陽樓記
2.情況
綱舉目張,百事俱作,而臺灣氣象一新矣。
臺灣通史序 連橫
三十、文章
1.文辭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典論論文:曹丕
2.自然美景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春夜宴桃李園序:李白
3.禮樂法度
巍 巍 乎 , 其 有 成 功 也 , 煥 乎 , 其 有 文 章 。 」
論語( 泰伯第八)
4.曲折引情
寶玉聽這話內有文章,不覺吃一驚。
紅樓夢第十九回
三十一、流行
1.散佈
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孟子/公孫丑上
2.盛行於一時
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
白居易〈時世妝〉
又作二十一詩,以詠其事,流行京師,文士爭和之。
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並序〕
3.傳播迅速而廣闊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
春秋左氏傳/僖公十三年
三十二、城府
1.城市與官署
避 亂 荊 州 ,閉 戶 閑 居 , 未 嘗 入 城 府 。
晉書 卷五一至六十
2.喻人居心深密
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
宋史:傅堯俞傳
三十三、首領
1.性命
復仁頓首曰:「如陳氏遺孤得保首領,俾臣不食言於異日,臣死不憾。
明史 卷一百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五
2.頭頸:泛指全身
獲保首領.以歿於地.
春秋左氏傳/襄公
3.領袖
後數歲,黔安首領田羅駒阻清江作亂,夷陵諸郡,民夷多應者,詔榮擊平之。
隋書·郭榮傳
專業民調(professional poll)
1.內涵:
通常民意調查都是以全體民眾,也就是一般民眾為對象,這種民意調查,稱之為一般民調;而另外針對關注民眾、活躍民眾與議題民眾,特別是學有專精的菁英所進行的意見調查,可以稱為專業民調(professional poll)。
2.專業民調的優點與限制
專業民調的優點在於,比起一般民調,專業民調的對象較為集中,意見也較為專業,而比起只向少數學者專家與相關代表諮詢意見的作法,專業民調則是一種較為廣泛且有系統地徵詢意見的作法。
然而這種民調方式的問題在於,唯有專業社群的整體意見能夠被發掘與重視,如此公共政策的形成才不會受制於少數有影響力的學者專家,亦即專業民調最大的限制在於仍有可能受到「少數菁英宰制」的缺憾。
詞語的辯識(5)
廿一、君子
1.居上位者
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韓愈:師說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2.有才德者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父親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左忠毅公軼事:方苞
廿二、儼然
1.端莊貌
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2.整齊貌
屋舍儼然
桃花源記--陶淵明
3.宛如
她歌唱的形態,儼然是個歌星
廿三、外人
1.外間的人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滕文公下
2.桃花源以外的人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桃花源記--陶淵明
3.不相干的人
此事由本局負責,外人不得干涉
廿四、妻子
1.妻與子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桃花源記--陶淵明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
孟子《梁惠王上》
2.太太
結髮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杜甫〈新婚別〉
廿五、消息
1.訊息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世說新語/夙惠
2.消漲
日 中 則 昃 . 月 盈 則 食 . 天 地 盈 虛 . 與 時 消 息。
藝 文 類 聚 卷 第 一
詞語的辯識(4)
十六、欄杆
1.眼淚綜橫交錯的樣子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白居易:長恨歌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白居易:琵琶行
2.編目為遮欄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李白:青平調
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攤破浣溪沙‧李景
3.星光橫斜貌
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古樂府·善哉行】
十七、名山
1.帝王藏書之府
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則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而有所不可。
臺灣通史序:連橫
雖 未 能 藏之 於 名 山 , 將 以 傳 之 於 同好。
與楊德祖書 曹植
2.有名之山
名山如高人,豈可久不見?
十八、所以
1.因此
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
歐陽修:縱囚論
2.用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師說:韓愈
3.何以:表示什麼的緣因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留侯論--蘇軾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顧炎武:廉恥
十九、征夫
1.行人
原野闃其無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王粲〈登樓賦〉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歸去來辭 -- 陶淵明
2.出征的士兵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范仲淹:漁家傲
二十、秀才
1.泛指有學識的人
其詩以養父母、收族(團結族人)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傷仲永:王安石
2.美才
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2召置門下,甚幸愛。
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 第二十四
3.書生的通稱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4.科舉時代科目之稱
明清稱幕府、州、縣、學之生員為秀才
詞語的辯識(3)
十一、大方
1.事件廣博的內行人
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 子 (外 篇 ﹒ 秋 水 第 十 七)
2.大地
是故能戴大員者履大方,鏡太清者視大明,立太平者處大堂,能游冥冥者與日月同光。
大員:天
淮南子/俶真訓
3.不吝嗇
他用錢很大方
4.態度自然、不拘束
舉止大方
十二、浮雲
1.比喻小人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唐李 白《登金陵鳳凰臺》
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
臨終詩:孔融
浮雲蔽日龍蛇蟄,眼中時局如棋枰。
周詠《去國吟》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古詩十九首
2.指天空飄浮的雲
倚劍長歌一杯酒,浮雲西北是神州。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
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3. 比喻不足掛心的事物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比喻流動變化
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晉書:王羲之傳
十二、夫子
1.丈夫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
孟子-滕文公下
2.對老師的敬稱
夫 子 之 道 , 忠 恕 而 已 矣 。
論語(里仁第四)
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滕文公下
4.對年長而學問好之人的尊稱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
孟子/梁惠王上
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此心之所以合於王者,何也?
孟子/梁惠王上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李白:贈孟浩然
5.指孔子
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
顧炎武:廉恥
6.男子的通稱
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周易正義/04恒
十三、可憐
1.可愛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清平調:李白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白居易 長恨歌
宿昔不梳頭;絲發被兩肩。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清商樂:子夜歌
2.可惜、可嘆
富貴不知樂業 貧窮難耐悽涼
可憐辜負好韶光 於國於家無望
紅樓夢:西江月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李商隱:賈生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破 陣 子:辛棄疾
3.憐憫
一去心知更不歸, 可憐著盡漢宮衣;
明妃曲:王安石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
隴西行:陳陶
十四、區區
1.小小
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山而乘之,四方之民,獸奔鳥竄,乞為囚虜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
教戰守策:蘇軾
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過秦論---賈誼
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
區區豈盡高賢意, 獨守千秋紙上塵。
王安石:讀史:
2.愛戀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李密:陳情表
3.志得意滿的樣子
燕爵爭善處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區區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
呂氏春秋《務大》
4.愛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古詩十九首
新婦謂府吏 感君區區懷 君既若見錄 不久望君來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孔雀東南飛
十五、下流
1.下位者
有 惡 。 惡 稱 人 之 惡 者 , 惡 居 下 流 而 訕 上 者
論語(陽貨第十七)
2.品格污下
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論語:子張第十九
3.下游
結長圍連鎖於呂梁下流,斷大軍還路。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民法
抵押權:為典型之擔保物權,亦為從物權
1.從屬性
2.不可分性
3.代物擔保性
擔保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
無償契約:如贈與、寄託契約、委任契約(原則上為無償契約,例外有償)
有償契約:承攬契約、買賣契約、一般動產買賣契約、合會契約
諾成契約:買賣契約、贈與契約、租賃契約、承攬契約
要務契約:如使用借貸契約、寄託契約、消費借貸契約
雙務契約:一般動產買賣契約、買賣契約、租賃契約
絕對法定物權:留置權
一般動產買賣契約:雙物契約、有償契約、非要務契約、任意契約
買賣契約:雙務契約、諾成契約、不要物契約、為典型之有償契約
單務契約、以他種法律關係存在為前提而成立之契約:保證契約
合會契約:具有團體性的契約、有償契約、要式契約
租賃契約:為雙務、有償、諾成契約
訴願與行政訴訟制度之比較
訴願
受理機關:原處分機關之上級行政機關或原處分之行政機關
偵訟原因:行政處分違法或不當,損害人民權益
程序:程序上較簡單
審理範圍:不得請求損害賠償
時間限制:於處分書或決定書到達時之次日起三十日內為之
審級:採一級制訴願
性質:係行政上的程序,屬行政權作用,
行政訴訟
受理機關:僅能由行政法院受理
偵訟原因:公法上爭囈事件
程序:採司法程序,且須經訴願之程序始可提出
審理範圍:得合併提出損害賠償請求
時間限制:應於訴願決定書到達之次日起兩個月內為之
審級:以二審為原則,僅再具有法定原因時始得提出再審
性質:係司法程序之審理,屬司法權作用
政治學的演進階段
政治學的發展,大砥可區分為五階段:
A.第一階段:古典時期,1850年前
此時政治學多夾雜倫理道德的論題,在方法上多依賴演譯解釋法,就主題多傾向於規範方面,絕大多數只關心評價政治的標準,換言之,關切因然的問題,而不重視政治的實然問題。也因此,早期的政治學,很難與道德哲學區分。
B.第二階段:制度時期,1850厔1900年
此時政治學逐漸脫離了道德哲學,開始採用歷史研究法和比較研究法,焦點集中在法律及制度方面,此時主要是描述當時的政治制度過程以法律文件與憲法規約為主要的資料。
C.第三階段:過渡時期,1900至1923年
此時政治學家開始正視到觀察、調查和測量方法,可運用於研究政治現象,同時由於社會科學等學問的發展,政治學者感到可見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知識,重新思考政治問題,此時有三種制度影響到政治學朝向科學革命之途邁進,即是:
A.對制度研究途徑的批判:
B.實用主義與符號互動論者的影響
C.政治多元主義對主權概念的批判
D.第四階段:行為主義時期,1950至1969年
此時政治研究愈來愈倚重人類行為的變相,強調個人行為、是政治研究的分析單位,採用實證的測量方法來探討政治活動,並開始追求普遍性的經驗理論。
E.第五階段:後行為主義時期,1970年後
後行為主義者並不排斥科學方法或行為時期的成就,而是補充行為主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偏差,換言之,後行為主義者所修正的不在於探討問題的研究,就途徑及方法,而是在研究取向上採取更寬廣的視野,並強調公共政策研究之重要性。
政治學的研究主題與範圍
簡單的說,政治學即研究政治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而依學者對政治界定之不同,政治學的流派約可分以下四支:
A.傳統論的政治學:也被稱國家概念的政治學,獨立於19世紀德國之國家學,採法治研究途徑。故著重於公法,尤其是憲法、政府的組織、主權之描述等。唯一靜態的政治學,其後,非正式的政治建制,如:利益團體、政黨也獲重視。但政府憲法仍是傳統政治學者研究的重心。
B.權力論的政治學:認為政治學應為權力的研究,此觀點者以拉斯維爾Lasswell為代表。他指出:權力也許是政治學中最基本的理念,政治過程乃是權力的形成、分配與運作,此一時期的政治學則轉變為動態的政治學,使其研究的範圍擴大到國際關係、政黨政治、菁英與群眾等涉及權力之領域。
C.系統論的政治學:主張政治學的研究應以社會價值之權威配置為中心,其中價值,包括:有限之財富、地位、權力等,亦於造成嚴重之分配問題,故須以公共政策之制定,執行來處理。所以也稱:政策概念的政治學。
D.以政治過程為政治學研究的重心
政治乃指在公共事務的爭議上追求互相抵觸慾望的行動者間之對抗,扮演之即一件事自發生到解決所涉及之一切談判、妥協、討論、壓制、說服等活動。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行政學典範之演變
行政學自1887年威爾遜woodrew wilson行政的研究一文發表以後,100年來行政學典範之演進發展可分為若干時期說明之:
所謂典範,依社會學者孔恩thommas kuhn於1962年出版之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文中所言至少有二十幾種不同的解釋,而以最精簡的定義而言,典範paradigm是指某一時代,某一專業社群所公認專業使命、任務、研究範疇或主題等。一般行政學者在討論行政學 的典範之不同時,通常由三方面加以探討
1.行政與政治的關係
2.行政學研究的內容
3.行政學研究的對象
一、歐斯壯Ostron的行政學研究典範:由於美國在1960年代時,社會亂象,當時的行政學乃以因時勢的變化而產生認同的危機。故當時歐斯壯認為傳統行政學典範已然無法適應當時社會的需求,故提出民主行政來加以取代。
一、傳統行政典範,又稱威爾遜典範:以政治行政二分論與 管理效率為核心,將行政學研究侷限在組織內部管理與執行面上,屬單元權力結構。
二民主行政典範:二戰後傳統行政學開始變革,將原有管理理論與民主理論相結合,開始關心機關與外在環境的互動關係,正是重疊的職權、權威的革裂與多元偏好的回應,為多元權力架構。
二、丹哈特Denhardt的行政組織研究理論
丹哈特將行政組織理論的研究分成四大典範:
1.行政控制
賽門Herbert A. Simon為代表,強調決策理論應用與對行政執行之 重視,其認為一切行政都是人事行政,包括:人的關係與行為。因此行政學研究重點在如何有效控制行政機關
2.組織學習:哥倫比亞斯基Golembiewski的組織發展理論為代表,又稱組織人文主義,其強調人性尊嚴與分權合作的重要性,提倡管理的合作、共識體系,以促進組織內的開放、交流、回饋與責任分擔。
3.政治教育:瓦爾多Waldo為代表,認為政治與行政不可分離,提倡行政官僚應具備專業能力、民主素養,更要建立行政倫理規範,并視之為政治教育的核心課題。
4.政治結構:歐斯壯Ostrom的公共選擇理論為代表。強調理性自立決擇,認為行政組織問題出在政治結構上誘因不足,故主張應民土行政來做組織設計,建立多元決策中心,並進行分權管制,強化組織效率,避免腐化。
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發展
1.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發展理論應重視的基本面向:對於未來公共行政理論的發展及面臨的挑戰,學者克里富蘭Clebeland於1988年發表新改革的問題,牛頓300年後科學的社會論 過程,富里克蘭指出其科學新發現的內容所向創造相互關連的藝術,關注政治的價值與價值的政治 ,在分歧多元的目標中進行管理、廣泛諮詢及藝術的行政管理,是今後公共行政發展的新方向。學者佛瑞德瑞克森frederickson亦提醒行政學者勿忘公共哲學的重要性,並提出公眾及利益團體、消費者、被代表者、顧客及公民的五種觀點,期望建立公共行政的一般理論。斐瑞pery亦提出公共行政人員面臨的五大危機,如維持憲法秩序、技術能力的達成、因應公眾的期望、複雜、不確定與變遷的管理及有倫理的行為。從上述三位行政學者所敘的未來趨勢和挑戰,可以體會到公共行政學不僅是一門使用的技術學,更是涉及了自然科學和道德哲學的問題,在上述的觀點下,為了發揮公共行政理論的忠嚴性與實務應用性,做更高更遠的發展,因重視下列基本面向:
1.新行政文化的建立:各國行政文化不同,在行政行為的表現也就顯現出差異。在這樣的觀點下,公共組織中的行政文化勢必要重新改造,建立一個符符符合一般社會文化與政治文化的特質,以我國為例,首先行政管理方法,應朝向管理者的管理而不是監督制裁,其次當前世代環境錯綜複雜,行政人員應培養多觀點的視野,在新環境中解釋事實,之後行政人員也必須維護憲政精神,不以專家權威自居。
2.發展全球觀點:發展全球性觀點,意謂擺脫公共行政美國化,平等看待不同國家文化的優缺點。
3.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視:人力資源發展主要的活動領域主要是訓練、教育發展、學習內容不外技術,就是與專業、態度三方面,在社經快速變遷的環環境下,不學習可能就會被淘汰,因此人力資源發展深受組織領導首長的重視,組織中人員不時不停的學習,不學習可能會被淘汰。因此自我導向的學習,亦為今後行政理論發展應予重視的主題。
4.行政人員教育的內容、文化素養的薰陶、培養公民運動的了解與因應能力、溝通能力的培養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皆為行政人員最迫切需要的能力與 修養。這些教育內容 都需要根據 行政理論的建構才能得出其要點。
二、因具備之卓越技能
根據以上的分析,那麼一個行政人員就必須具備下列技術型態
1.專門技能:這是為完成工作所需具備的方法、過程與技術。
2.人際關係技能:即身為組織成員的一員,乃指上司、部屬、同事各方面的關係融洽,且有效的一起工作。
3.概念的技能:即抽象思考的能力,特別是組織作為一個總體,如何在複雜不確定的環境下使各部門的工作能相互調適,在新環境中運作。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法律保留V.S.國會保留
法律保留V.S.國會保留
國會保留:係指國會對於國家重要事項享有不受行政機關干涉及司法權審查權限。包括法律保留、抑止保留、國會自律三者
抑止保留:如核電廠之興建
國會自律則屬政治問題,非司法審查之範圍
法律保留與國會保留相同處:在於二者皆強調國家之重要事項,應由國會決定之。
重要概念
釋字第 636 號
人民身體自由享有充分保障,乃行使憲法所保障其他自由權利之前提,為重要之基本人權。故憲法第八條對人民身體自由之保障,特詳加規定,其第一項規定「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審問處罰。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審問、處罰,得拒絕之。」考其意旨,係指國家行使公權力限制人民身體自由,必須遵循法定程序,在一定限度內為憲法保留之範圍。所謂法定程序,依本院歷來之解釋,凡拘束人民身體自由於特定處所,而與剝奪人民身體自由之刑罰無異者,不問其限制人民身體自由出於何種名義,除須有法律之依據外,尚須分別踐行正當法律程序,且所踐行之程序,應與限制刑事被告人身自由所踐行之正當法律程序相類。依本院歷來解釋,法律規定所使用之概念,其意義依法條文義及立法目的,如非受規範者難以理解,並可經由司法審查加以確認,即與法律明確性原則無違(本院釋字第四三二號、第四九一號、第五二一號、第五九四號、第六0二號、第六一七號及第六二三號解釋參照)。又依前開憲法第八條之規定,國家公權力對人民身體自由之限制,於一定限度內,既為憲法保留之範圍,若涉及嚴重拘束人民身體自由而與刑罰無異之法律規定,其法定要件是否符合法律明確性原則,自應受較為嚴格之審查。
釋字第 522 號
立法機關得以委任立法之方式,授權行政機關發布命令,以為法律之補充,雖為憲法之所許,惟其授權之目的、內容及範圍應具體明確,始符憲法第二十三條之意旨,迭經本院解釋在案。至於授權條款之明確程度,則應與所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對人民權利之影響相稱。刑罰法規關係人民生命、自由及財產權益至鉅,自應依循罪刑法定主義,以制定法律之方式為之,如法律授權主管機關發布命令為補充規定時,須自授權之法律規定中得預見其行為之可罰,方符刑罰明確性原則。
公法與私法之定義,其區別標準及區別實義何在?
1.定義:公法係指國家或其他公權利主體,始得該實踐該法規內容之法律。私法係指任何權利主體皆得實現該法規內容之法律
2.公法與私法區別標準,
主體說:以法律所規範之主體區別公法與私法。法規所形成的關係一方為行政機關、一方為人民,該法規就是公法
反駁:如私經濟行政
利益說:公法乃關於公共利益之法、私法乃關於個人利益之法
反駁:民法之死亡宣告亦有公益之適用
從屬說、權力說:上下隸屬關係,一方有強制他方服從之權利者,為公法,法律規範平等關係者,為私法
反駁:父母保護教養子女的權力亦是上下隸屬關係
特別法規說:法規是為了行政機關制定的特別法,即為公法。學說多採此
包含:
新主體說、法律主體說:以實踐法律內容之主體、規屬區別公法與私法。屬形式特別法規說
修正之新主體說、修正之法律主體說:除了以實現法律之主體、規屬區別公私與私法外,更進一步,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力時必須居於高權主體之地位,而認定是否屬於公法。屬實質特別法規說
3.公法與私法之區別實意:
一般法律原理、原則之適用:原則上適用諸如平等原則、信賴保護原則、依法行政等,一般法律原理原則,司法原則上以司法自治及契約自由為中心,
行政程序法之適用:公法在執行上過程要遵守行政程序法,私法原則上除國庫行政中的行政司法行為應受到直接拘束之外;剩下的如行政營利、行政補助都間接拘束即可。
強制執行方面:公法原則上由行政執行法之適用,行政機關可以強制執行,私法上糾紛不可以自己強制執行,一定要經過刑事訴訟取得判決,始得依法執行
偵訟法律途徑:公法為行政審判權;私法為民事審判權
損害賠償的依據:公法為國家賠償法、損失補償;私法為民法的侵權行為
中央與地方立法權限的劃分:國籍法、刑事法以外的公法法規可劃歸中央或地方立法或執行、私法只有中央可立法
4.我國公私法之界限:有時候不易釐清,多以大法官會議解釋為主,說明如下
國家的放領行為:公地放領屬私法關係、耕者有其田之徵收放領屬公法關係
公營事業人員與中學以上教師:公營事業為公司型態,與其人員間若有契約上糾紛應為私法關係,尋民事途徑解決、中學以上老師目前已為公法關係
國立醫學院與公費學生間的關係:原則上為公法契約關係
政府發行公債、出租或出售公有財產:原則上為私法關係,然有關於相對人申請承購、承租等爭議,惟主管機關依法行使裁量權之結果,若因不服前承購、承租要件之未能締約者,則為公法上之糾紛,應提起行政偵訟
公保給付:健保費收取及相關爭議,屬公法上之關係。佰健保局與呇醫事服務機構締結之特定醫事服務機構合約,則屬行政契約
5.公法對入私法之現象:原則上行政機關有自由選擇權,在若只能以私法方式達成之行政行為,行政機關不能藉口以公法方式完成。例如應該用採購方式卻改用徵收之方式,再則既要適用私法,就必須全面使用私法,不可僅適用私法中有利之部份。最後行政機關以私法方式規避公法應遵行之原則或法規,亦非現代法治國家之風範。
訂閱:
文章 (Atom)